1#
高校就业率一直是困扰高校老师尤其是院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提高就业率,从什么方面入手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年初的时候,很多高校都陆续公布了各自的就业质量报告,而如果看各个地区的本科生平均就业率的话,从中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差异,相对发达地区的本科生总体就业率,相比于其他地区明显高出一截。
有意思的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在去年6月的时候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却与各地公布的就业报告数据有一定的的差异,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其还发布了一些有意思的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落实率差异不大: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高职大专落实率最高: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等理念,落实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的政策方针,改善学校基本办学和实习实训条件,强化相关专业建设,增强学校实践教学能力,做到强化基础性、通用性技能实训、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实训、强化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化、信息化为牵引,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实体经济层面上,做到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质量,增强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适用的人才,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推动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现如今,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在役工程结构的逐渐老化,社会各界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问题的愈发重视,以无损检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检测、测试技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同时,其涉及的知识领域众多,对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使得相关人员的培养一直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方针,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无损检测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交通行业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平台至关重要。
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以“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加快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和创新型实验基地,营造和谐、共进、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我校走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提高我校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例,适应国家大战略的发展需求。
(二)意义
目前高等院校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平台意义十分重大。
1.为学校无损检测教学实践提供平台保障
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人才。平台建成以后,为学校培养无损检测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践场所,有利于学校开展相关教学和实践工作,也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创造力、理解力、表现力,适应目前和将来教学改革的形势创造坚实的实验基础;同时,也使得我校土木工程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有了强大源动力。
2.为学校进行土木工程检测与测试技术创新提供基础平台
平台建成以后,将有助于整合学校的研究力量,加强学校在土木工程检测与测试技术方面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为学校相关专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强大动力。
3.为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新思路
平台建成以后,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技能,同时,也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学校可依托此平台,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研究所、大学的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实现产学研结合,平台资源共享,使我校在本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科技制度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本省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试验基地”的建设,将紧密围绕当今桥隧监测及检测技术需求进行,利用试验基地良好的科研环境、运行管理机制和富有显著优势与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培养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一批优秀的科研、技术研发队伍,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试验基地的科研、技术研发活动,提高我校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向及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向
桥梁检测与监测方向
(二)人才培养内容
1.桥梁检测技术
(1)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2)混凝土材料及结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和理论体系;
(3)桥梁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无损检测技术和理论体系;
(4)桥梁有效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和理论体系;
(5)基桩完整性及长度检测技术及理论体系;
(6)数据库技术。
2.桥梁健康监测技术
(1)桥梁结构损伤并对结构异常紧急预警(自动预警)技术;
(2)自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和桥梁响应并直观显示结果;
(3)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振动、倾斜和温度监测;
(4)以弹性模量测试为核心的标定评价体系;
(5)不同预应力下的桥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