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高速公路在追求量增的同时,应注重质的提升,最大程度发挥现有高速公路的潜力,不只狭义于路面质量、硬件质量,还要顾及与公路等级相匹配的服务质量。 据统计,“十一五”我国新增高速公路3.2万公里,约占通车总里程的45%。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表示,“到今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7.3万公里,排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预计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十二五’期间将超过美国。”专家认为,到2020年,中国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基本建成,可以覆盖十多亿人口。 20多年前,高速公路对于大多数人还是稀罕物,仅仅2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就走过了发达国家数十年才能完成的进程,其间巨变岂是沧海桑田可拟。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可以预见,随着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提速,未来的中国必将一日千里。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至今,成绩固然骄人,问题亦当正视。其中,在追求量增的同时,应注重质的提升,最大程度发挥现有高速公路的潜力,用足用好。高速公路的质量,不只狭义于路面质量、硬件质量,还要顾及与公路等级相匹配的服务质量。不久前,全长120多公里,号称“最繁忙”、“最赚钱”的国内某高速公路竟然没有一处加油站,便暴露出服务方面的问题。 不过,比起高速公路的设计、收费等,上述问题几乎微不足道。公众对不久前京藏高速堵车超过100公里、北京因为一场小雨而导致全城交通瘫痪等极端*通事件记忆犹新,论者把它归咎于汽车保有量的骤增而道路资源严重不足。而有论者指出,这都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美国车辆更多(美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是中国的3倍),美国也有汽车高速增长的时期,但却没有出现过大堵车现象。国情有别,未必有多大的可比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高速公路存在着诸多瓶颈,限制了高速路的功能发挥,换言之,就是未能达到物尽其用。 其一,路网设计不合理,导致交通分流能力低。如果说,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是“大动脉”,那么与之相配套的、大量的低等级公路便是“毛细血管”,两者只有合理配置,才能两相便利,畅通无阻。显然,在大多数时候,建设者抓大放小,瞻前不顾后,忽略了“毛细血管”的建设;其二,权属复杂,管理分割,收费站太多,成为高速路的“肠梗阻”。收费站多、收费期限长成为两大奇观,使得我国的高速路的行车速度高不起来。国内也有一些地方规定,当高速路收费站塞车到什么程度时,必须免费放行,事实上很少得到认真执行。 美国为了提高道路利用率和出行速度,其高速公路基本不收费,即使偶尔收费,价格也极为低廉。美国的成功经验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基本靠政府税收,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用纳税人建的路,自然可以还原公共物品的面目。而我国的高速公路,囿于政府财政不足,多半采取市场化方式修建、经营,到一定年限之后免费移交,或者采取高息借款还贷的方式运作,高收费成为必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政府财政收入随之水涨船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方面,有更多的财力,解放现有的高速公路,用政府财政提前还贷,缩短还贷时间,早日还路于民;另一方面,新的高速公路建设,更应侧重于政府财政投入,让更多的高速公路真正成为公共物品,真正实现高速公路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