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公益大家做
  •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1#
    • xuesong6289
    • 2011-07-28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一一年六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 5
    (一)指导方针 5
    (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 7
    (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 7
    (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10
    (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 18
    (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 18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 20
    (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 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和施工领域,而养护管理、运输服务、安全保障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人才十分缺乏;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普遍不足。三是高层次人才使用不够合理。“行政化”、“官本位”导致的人才隐形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二、形势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把人才工作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实施了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重大部署。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领域。目前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到2020年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大力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成一个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经济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归根到底依靠人才,依靠总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分布合理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根据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增强人才发展的针对性与全局性。
    一是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依靠科技进步与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有效解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的大量科技和管理难题,以增强人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切实加强高层次科技、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要以重点领域为导向,大力加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运输系统各领域、各环节的集约发展和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综合运输、工程建养、现代物流、道路运输、轨道交通、港口航运、安全保障、交通执法和交通运输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和特种专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构成,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人才总量的有效增长。
    三是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支持区域专门人才发展。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突出强调区域协调发展。这就要求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以培养能长期服务于、扎根于当地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采取倾斜政策,支持区域人才发展,促进人才有效流动,为增强区域交通运输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行业人才发展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以支撑发展为基点。把支撑和服务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作为制定人才规划、做好人才工作的战略基点,围绕行业科学发展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实现人才发展与行业发展的结构性协同与时序性协同,用行业科学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发展效能。
    ——以用好人才为根本。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政策取向,把优先开发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等重点领域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带动行业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充分发挥优秀拔尖人才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以创新机制为保障。落实国家政策,结合行业特点,围绕引进好、培养好、使用好人才,创新人才机制,增加人才投资,增强人才政策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加强用人单位绩效管理和收入分配等核心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
    (二)总体目标
    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推进人才资源开发,有效增加人才总量,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合理调整人才分布,显著提高人才素质。到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专门人才达到1500万人,人才资源保障能力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更高需要,人才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新的更高水平。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从业人员 万人 3429 3800 4200
    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 万人 1142 1300 1500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6.7 18.5 20.0
    专业技术人员 万人 303 400 450
    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 % 5.4 6.0 7.0
    技能人员 万人 1420 1700 2000
    其中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比例 % 2.7 3.0 3.5
    注:表中数据均为年末数;2010年数据为全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数据;2015年和2020年数据是基于2010年数据及其统计范围所做的预测。
    四、主要任务
    (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
    1.高层次科技人才。
    发展目标:以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全行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2015年达到25万人左右, 2020年达到30万人左右;造就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高端引领,显著提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
    主要举措:坚持以重大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采取倾斜政策,支持科研骨干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推进行业“两院”院士后备人才评选与培养工作,力争经过十年左右努力,造就30名左右“两院”院士后备人才等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完善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采用导师制、工作站和流动站等多种形式加大传帮带力度,力争经过十年左右努力,造就40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完善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评选制度,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评价、发现和培养力度,造就500名左右在各学科领域起骨干作用的优秀青年人才;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科研基地建设,引进和用好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并支持重点科研基地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聚集和培养一批国际化交通运输科技人才;改进交通运输部部长政策咨询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工作,促进成员和委员的年轻化、专业化,为制定重大政策、建设重大工程发挥好决策参谋和技术咨询作用。
    2.高技能实用人才。
    发展目标:以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全行业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的技能人才2015年达到50万人以上, 2020年达到70万人以上,显著提升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主要举措:以交通运输主干专业和紧缺人才为重点,继续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建设。适应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畅通与客货运输安全的需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养与汽车维修领域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建设,推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支持企业为交通职业院校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支持学校参与职业资格培训,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培训,到2015年和2020年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在高等级公路建养领域分别新增10万人和20万人,高等级航道养护与管理领域分别增加3万人和5万人,汽车维修领域分别新增15万人和30万人。同时加强船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港口航运、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等技能型人才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建设。探索加强新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加强行业技能工人在职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抓住岗位培训、考核评价、竞赛选拔、表彰激励、社会保障等环节,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健全用人单位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高素质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务员和所属单位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领导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实践锻炼与教育培训,全行业每年培训管理干部40万人次,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勤勉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主要举措:整合利用行业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继续对干部加强法律、管理、现代经济、交通运输专业、公文写作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支持、鼓励和组织干部接受再教育,增强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执行力,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力度,在艰苦、复杂环境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改进干部考评方式和手段,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继续推行干部竞争上岗、领导干部任期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领导干部选拔和后备干部推选中,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优秀青年人才。
    (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1.综合运输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以教育和培训环节的知识拓展与更新培训为重点,在政府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等机构和运输企业,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综合运输专门人才队伍,到2020年综合运输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主要举措:针对综合运输网规划、综合枢纽建设和运输组织管理等环节技术人才紧缺、知识结构欠缺等突出问题,引导高等院校调整课程体系,实行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在职员工的知识拓展与更新培训,重点针对政府管理、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等机构和运输企业从事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有关人员,加强综合运输有关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关部门之间人才的流动配置与合作交流,加快提升综合运输发展实践的人才保障能力。
    2.工程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以保障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为目标,在重大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一支数量充足,精通工程专业技术、富有工程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面向公路、桥梁、隧道、港口和航道等重大工程的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项目总监、项目监理的培训考核;根据工程管理对人员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的要求,依托工程建设的规划、论证、勘察、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管理实践,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传帮带,组织开展培训交流,系统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重点加强对技术标准、规范和工法及工程经济、工程造价和概预算等方面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在组织管理方面,重点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建设程序及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工程管理人才在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不断强化工程管理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与防腐倡廉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廉政风险防控,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实施提供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
    3.现代交通物流人才。
    发展目标:落实国家振兴物流业战略部署,加强现代交通物流管理层和操作层等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与在职培训,到2020年现代交通物流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主要举措:面向交通运输行业延伸运输服务功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体系建设等主要任务,加强物流管理层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培训,重点加强从事物流规划设计等战略管理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复合型中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着力充实和提高其物流管理和外语等综合知识及运用能力;加强物流操作层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着力充实和锻炼其熟练掌握物流操作流程和物流设施设备维护的技能;根据物流业发展的专业化特点,调整高等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建设,增设物流规划设计类、系统工程类课程,强化信息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与实训;根据物流业发展的国际化特点,加强国际间的考察培训、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继续推进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着力完善和规范认证培训市场,强化职业资格认证监管,确保认证制度的实用性和认可度。
    4.道路运输人才。
    发展目标:以道路运输、城市客运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为抓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从业行为,增加专门人才总量,到2020年道路运输人才比2010年新增70%以上。
    主要举措:加快建立完善出租车驾驶员、城市公共交通驾驶员、经营性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制度,提升客货运输服务品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适应机动车快速增长趋势,加快实施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稳步推进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和汽车租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制度,提升运输辅助服务质量;建立和实施道路运输服务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5.轨道交通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需要,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主要举措: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科建设,支持交通特色院校城市轨道交通学科建设,改进部属院校和交通共建院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科必要的科研实验条件和实习基地,搭建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在职业教育方面,继续支持改善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缓解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紧缺状况;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从业资格管理,制订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制度,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6.港口与航运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推进海运强国战略和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需要,加强复合型港口管理与航运管理人才培养;加强高级船员、高级验船师等专家型人才培养,到2015年新增高级船员4万人,到2020年新增高级船员6万人,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举措:完善港口与航运人才的培养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健全港口与航运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协作机制,加强相关院校间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联合培养港口与航运人才;加快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步伐,加强多学科知识和新技术运用的教学,加强复合型现代航运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高等航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着力改善高等航海教育的实训条件,同时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航海院校学习交流和到国内外船公司担任高级船员,加快引进现职中青年高级船员充实教师队伍。认真实施加快船员队伍发展的十大措施,大力推进 “订单式”远洋船员培养模式,加强技术应用型航海人才的培养。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完善和规范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协作工作。加强船检部门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优化课程设计与师资配置,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专业扎实理论基础,技术精湛,懂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验船师队伍。
    7.救助打捞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建设、交通运输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紧急救援的需要,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管理高效的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到2020年救助打捞人才达到9200人左右,形成救捞行业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主要举措:加强航海院校救助与打捞专业的学科建设,着力培养救助打捞专业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专业化建设制度管理体系,形成成熟完备的人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实现人才管理制度化、程序化;统筹救捞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救捞高级船员、高级潜水员、飞行员、救助打捞指挥专家、高级商务和管理人员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重点人才机制保障工程,强化机制创新,完善重点岗位骨干人才分配激励机制,使救捞关键人才、重要人才、紧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8.行政执法人才。
    发展目标:按照深入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在路政、运政、港政和海事等执法领域,加快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到2020年全行业行政执法队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1万人。
    主要举措:实施执法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执法业务骨干、办案能手、法制小教员。加强执法业务骨干队伍建设与执法管理队伍建设,组织编写执法规范培训教材,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的水平。举办执法业务骨干培训班与执法管理干部培训班,进行分类培训,选派优秀执法骨干到国内著名院校及国外接受培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法制人才支持与服务工程,选派专业法制工作人员和优秀执法骨干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工作,帮助基层培养法制、执法人才,参与基层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邀请专家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班;安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免费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实地考察。
    9.信息化人才。
    发展目标:以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为目标,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培养和锻炼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既熟悉交通运输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到2020年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比2010年新增100%以上。
    主要举措:以推动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和智能交通发展为主要任务,研究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拓宽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范围,推动部属及共建院校信息技术专业开设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类课程;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科技项目中跨专业研究团队的建立;加快建立高层次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技术咨询团队和覆盖行业内外的信息化专家库;更加重视行业信息化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加强对行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积极运用多种方式,对交通运输信息化新政策、新理念、新技术进行宣贯和培训,建立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各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特征,以增加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为核心,实施对口援助、干部培训和科技合作等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促进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中西部地区引进急需人才、稳定现有人才、培养民族人才等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加快培养能长期服务于并扎根于当地的优秀专门人才。
    主要举措:继续实施对口援助计划。加大“双向挂职”力度,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干部援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援助干部在担任实职、工作时间、收入待遇和相关补贴等方面政策;进一步明确鼓励各类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支援建设的鼓励性政策。
    继续实施西部地区干部培训计划。确保专项资金,采取请出来和派进去,通过参与项目、短期讲学、学术交流和国际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对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教育师资的培训,每年培训2.5万人次。
    建立健全科技合作计划。继续依托交通运输科学技术计划,实行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和基地建设相结合,力争50%以上的部科技项目都吸纳中西部地区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参与,帮助中西部地区培养和稳定骨干人才,增强当地交通运输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人才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各业务部门、综合部门和人事人才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起各部门相关资源整合利用的经常性协商渠道,实现各部门之间在重大项目实施、科研基地建设、优秀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的有效衔接,协调解决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建立起更加有利于出好人才、用好人才的一体化政策大平台。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工作联动机制,重点针对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中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调用全行业力量,组织开展专题性研究和座谈,建立健全促进各类人才发展的政策与机制,有效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按照“以用为本”的政策导向,制定依托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科研项目培养与使用人才的倾斜政策,完善项目招投标加分政策、学术活动资助政策、国内外研修资助政策、学术休假保障政策和导师带培津贴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创新人才评价与发现机制。改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用制度,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修订优秀人才评选制度,完善评选方式,加大评选力度,优化政策导向,明确一定数量或比例用于青年人才、一线人才、基层人才以及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人才评选,优化优秀人才的专业结构与地区分布。
    创新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以用人单位制度建设为载体,建立切合本单位实际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向一线部门业务骨干倾斜的力度,大幅度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的收入待遇与保健待遇,鼓励和支持业务骨干潜心于一线科研开发与工程技术工作。规范社会化用工管理,切实体现同工同酬,缩小社会化用工与在编人员的待遇差距。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
    面向各行业及各领域的人才发展与管理需要,完善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改进人才统计调查方法,建立健全以全面调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为补充的行业人才统计调查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人才统计调查长效机制与统计分析监测制度,定期发布行业人才资源统计信息和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推进行业人才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行业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管理系统及行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等人才信息平台,为提高行业人才管理决策的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
    (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政策,加快建立稳定长效的资金渠道,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比重。各级、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在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中,建立交通运输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用于深化人才发展问题研究和开展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在重大建设和科研项目经费中,安排部分经费用于人才培训,强化人才发展的资金保障。
    110712guihua.doc
  • 2#
    • lixiaobai
    • 2011-07-28
    什么东西来的?
  • 3#
    • qwerok
    • 2011-07-30
    仁慈啊的·~~~~~~~
  • 4#
    • Crow
    • 2011-08-10
    救助打捞人才,行政执法人才,都比较有特色,呵呵
  • 5#
    • 上上上
    • 2013-06-23
    学习了,很长知识啊,开拓了新的眼界,不错,不错
回复
登录后发表回复。没有注册?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