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松堆积体积V0C=0.5~0.55m3,根据石子堆积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用量。
(2) 根据石子表观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石子密实体积,由1 m3混凝土密实体积减去石子密实体积,得砂浆密实体积。
(3) 设砂浆中砂体积含量为0.42~0.44,根据砂浆密实体积和砂在砂浆中的体积含量计算砂密实体积。
(4) 根据砂密实体积和砂表观密度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砂量。
(5) 从砂浆密实体积中减去砂密实体积,得水泥浆密实体积。
(6) 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用强度—水胶比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估算水胶比(≤0.4)
(7) 设掺和料在胶凝材料中的体积含量,根据胶凝材料和水泥的体积比及其各自的表观密度计算出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8) 由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水胶比计算水和胶凝材料体积比,再根据水泥浆体积分别求出胶凝材料河水的体积,在计算胶凝材料总量。
(9) 根据胶凝材料体积和掺和料的体积含量(根据国外资料和我国的研究结果,宜选用30%~60%)及各自的表观密度,分别求出每m3混凝土中掺和料和水泥用量。
(10) 按照上述步骤和要求,计算几组配合比进行试配,评价其施工性,并检验其强度。选择其中符合要求的配合比。若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值与计算的表观密度值之差的绝对值超过2%,应用校正系数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1、 配合比设计实例
(1)已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浇筑部位为400 mm 厚基础底板,石子堆积密度 r0g=1520㎏/ m3,表观密度rg=2740㎏/ m3;砂子表观密度rs=2560㎏/ m3,水泥表观密度rc=3000㎏/ m3;粉煤灰表观密度2000㎏/ m3。
(2)主要参数设定:每m3混凝土中石子的松散堆积体积为0.55 m3;砂浆中砂体积含量为43%;水胶比为0.4;粉煤灰掺量为45%。
(3)计算,根据设定的每m3混凝土中石子松堆积和石子堆积密度计算石子用量G=1520×0.55=836㎏,石子密实体积VC=836/2740=0.305 m3,砂浆密实体积Vm=1-0.305=0.695 m3.
(4)根据砂浆密实体积Vs=0.695×0.43=0.299 m3,根据砂密实体积计算每m3混凝土中砂用量S=0.299×2560=765㎏。
根据砂浆密实体积和砂的密实体积,计算胶凝材料浆体密实体积VP=Vm-Vs=0.695-0.299=0.396 m3.
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
设水泥和粉煤灰总体积为1m3,已知粉煤灰体积含量为45%,水泥体积Vc=0.55 m3,根据各自的表观密度计算其总重量为:0.45×2000+0.55×3000=2550(㎏/ m3);则粉煤灰和水泥的重量比为0.35:0.65。
设水泥和粉煤灰总体积为1m3,则0.35/2000+0.65/3000=1/VB,胶凝材料密度VB=2553㎏/ m3。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和胶凝材料总量:
已设定水胶比为W/B=0.4,计算体积水胶比为:Vw/VB=(W/B)×VB/1000=0.4×2553/1000=1.021
已知胶凝材料浆体密实体积
VP=0.396=VW+VB
解(1)和(2)得VB=0.196 m3
Vw=0.396-0.196=0.200(m3)
水的密度近似为1000㎏/,则每m3混凝土用水量W=200㎏;胶凝材料总量B=0.196×2553=500.4㎏;每m3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为:水200㎏,水泥324㎏,粉煤灰176㎏,砂765㎏,石子836㎏。高效减水剂为B×1.8%。
在有较多经验的情况下,也可按上述步骤计算出砂、石用量后,设定水胶比和胶凝材料总量,掺和料掺量,直接计算出水、水泥和掺和料用量。现举例如下:
设:每m3混凝土中石子松堆积体积为0.5 m3,砂子体积含量为0.43,水胶比为0.35,总胶凝材料为530㎏,粉煤灰掺量为30%。
石子用量=1520×0.5=760(㎏);石子密实体积=760/2740=0.277 m3;砂浆密实体积=1-0.277=0.723 m3。
砂子密实体积=0.723×0.43=0.311 m3;砂子用量=0.311×2560=796(㎏);
水用量=530×0.35=185.5(㎏)粉煤灰掺量=530×0.30=159㎏;水泥用量=530-159=371(㎏)
总重量=185.5+371+159+796+760=2271.5(㎏),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为2305㎏/ m3。
校正系数=2305/2271.5=1.01
混凝土表观密度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
(2305-2271.5)/2271.5×100%=1.47%,小于2%,故计算的上述配合比可以确定。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步骤.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