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轨道交通监理
  • 全国地铁规划(欢迎大家补充)
    1#
    • ljtspp
    • 2008-05-07

    [align=center]武汉市主城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武汉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

    [align=left] 1号线 江岸堤角——东西湖吴家山(现建成通车一期:黄浦路——宗关)
      2号线 常青花园——关山
      2号支 关山————-流芳
      3号线 沌口————-三金潭
      4号线 汉阳永安堂—青山(一期为:武昌火车站——青山武汉火车站)
      5号线 青山————-洪山青菱
      6号线 汉阳老关村—江岸堤角
      7号线 硚口古田——武昌野芷路



    武汉市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

    1. 为什么要建设武汉地铁?如今,武汉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武汉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武汉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武汉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大众的迫切呼声。但是武汉的公共交通方式,绝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运量不大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而武汉市在一天的客运高峰期间,旅客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客流现象已很普遍,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这些都是造成武汉交通局面越来越严峻的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是保持城市活力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活的动脉,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展望21世纪的城市交通事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将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普遍追求的目标。而发展大、中、低客运量相互匹配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客运交通工具,将是实现上述远景目标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措施。
      为了缓和与改善城市交通紧张的局面,不是仅仅靠拓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化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要形成一个与城市发展布局高度协调的综合交通格局。要把长远规划目标同近期调整改善结合起来。近期应做好与城市交通量基本相适应的道路网络系统,逐步改善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质量,有机地配合好综合交通规划,拓展空间利用条件,重点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交通方式。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2.武汉市建设地铁可行吗?武汉市,地处华中腹地,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其发展潜力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看好。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目前正在发展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区。武汉市域面积8494平方公里,2002年全市总人口831万,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
      近几年来,武汉市城市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6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493亿元,年均增长约13%,城市综合实力保持全国第6位。
      建设部有关文件规定,轨道交通线路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1万人次时,可建设轻轨交通;当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4万人次时,才可建设地铁系统。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控制条件。有的特大城市,不仅需要修建地铁,而且还要修建轻轨交通加以辅助联网。而有的大城市修建了轻轨交通就已经能满足当地客运的需求,也就没有必要非得修建地铁不可。因此,根据我国城市情况分析,通常认为人口在100万~200万人的大城市,高峰小时形成2万~3万人次的客流现象较普遍,配备中等客运量的轻轨交通系统已能满足公交客运的要求。而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高峰小时常形成4万人次以上的高强度客流现象,这就需要采用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来承担。以武汉市庞大的客流量,达到了建设地铁的要求。
      衡量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DP)。据有关文献资料分析: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占该城市GDP的3%—5%是比较合适的;而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投资比例又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14%—18%,即公交投资约占城市GDP的0.9%,并认为这是一个合理而财力可以承受的指标。若取公交投资额的80%作为轨道交通的投资份额,则每年可有0.7%左右的GDP投资力度支持此项工程。按以上指标分析,我国城市修建地铁的投资控制应不超过每公里4亿元,而轻轨交通应不超过每公里2.5亿元。据此推算,当城市每年的GDP达到500亿元以上时,认为有条件建设地铁;而每年的GDP达到300亿元以上时,则认为有条件建设轻轨交通。武汉市gdp2002年已经超过1000亿元,有条件建设地铁。
      武汉市现在已经投入了轻轨的建设,并即将竣工一期工程。既然已经建成轻轨,借鉴国内外建设了地铁和轻轨的大城市,武汉市应该将地铁和轻轨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武汉市轨道交通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地铁和轻轨互补缺点。由于相比地铁轻轨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说轻轨要打入深桩,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地下空间,使此处地下无法进行其他的开发;轻轨具有很大的噪音和尘土污染,对环境影响很大,而地铁由于深埋地下,只有很小的污染。所以我认为,轻轨要慎重考虑是否建设二期工程,考虑到对地下空间的破坏问题,我认为应该建设地铁取代二期轻轨工程,想办法把一期轻轨工程和地铁进行有机的衔接,共同组成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网。
      3.对武汉地铁线路规划的建议
      (1)城市发展要首先做好交通规划。“先有路、后有城”是我国和世界几千年来的古训和经验。建了“路”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才能带动沿路的经济繁荣。许多城市是在修了铁路、公路后发展起来的。“要想富、先修路”便是真实写照。如北京建成了地铁1号线后,很快就带动了原是荒凉地区的石景山区及沿线的经济和物业。但现在有很多城市和地方仍然违反这样的规律,却“先建城后修路”,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地区发展缓慢。如北京的望京居民小区和上海的中原居民小区就是例子。由此可见,城市发展要首先做好交通规划。
      (2)交通顺畅首先要做好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起着骨干作用。在输送大量乘客过程中,人们的换乘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可避免。它不应在站外大街上到处分散进行,应力求在换乘枢纽站上达到交流。根据人们的经验与心理要求,在外出到达目的地的途中,并要求最短路经,但却要求最短时间和一路顺畅。因此,规划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枢纽布局,建设能力强大的客运枢纽,对于实现城市快速客运至关重要。
      (3)城市轨道交通应与其它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要发挥其快速度、大运量、方便、准时、舒适的特点,其线网规划不仅要与城市地面交通配合,还需要与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协调。为此,轨道交通规划应该纳入并且服从、服务于城市的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应的交通规划。尤其是在枢纽布局上要有长远规划,在枢纽建设上要留有余地,在管理上要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如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其它道路交通规划不协调,不仅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设计,使造价大幅度提高,而且也会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要与其它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建设成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这是因为它们服务的对象是共同一致的乘客(旅客),在运送过程中互为客源、客流互补。在这方面,与轨道交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铁道部门与地方政府应统一协调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共同组织客运枢纽的布局和建设。要把大型铁路客运站和市郊铁路的终到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融为一体,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成为城市客运的大动脉。为此,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建设地方的综合换乘枢纽(客运枢纽)时,要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资鼓励。
      4.对武汉地铁造价方面的建议
      (1)车站建设要朴素实用
      北京地铁始建于60年代,投产于70年代,其1号线和环线总长42km,目前日运量已达130万人次以上,属世界繁忙地铁之一。北京地铁为浅埋结构,地下一层半;其车站设计合理,除西单车站外,所有车站都不设集散大厅及商业大厅,且装修朴实无华、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地铁车站两端设出入口,乘客出入方便,并不显得拥挤。现在有些地方的地铁车站,过分强调乘客方便,与地面商场经营结合,设置了过多的出入口;有的地铁车站的通道实际是市政建设的地下行人通道。这样就必然会增加造价。
      高架线的车站,可以更为简化,与铁路旅客车站站台相仿;从长远发展考虑,应设置上、下自动扶梯,不需空调和通风系统,所以投资约为地下车站的 l/5~1/100。
      (2)地铁车站体量(容积)要加以控制
      由于地铁车站断面比隧洞断面大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每米长的地铁车站工程量是区间地铁工程量的10倍左右。不言而喻,地铁车站的造价也比隧洞的造价大得多。因此,控制地铁车站的体量是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关键之一。因为加大体量后,必然要提高造价,而且随着空间的加大,耗电也大量增加(照明、空调、通风机等)。如有的地铁线,全线车站耗电是列车耗电的2—3倍。大体量车站的防水、防渗漏技术也复杂化,既提高造价,也增加了防护维修费用支出。为此,必须在地下车站内少设或不设次要的功能设施,如商业大厅、旅客集散大厅、售票大厅等。
      (3)地铁车站现代化建设不能搞一步到位
      在参观考察了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铁后,许多城市在建设地下铁道或其他轨道交通时,都想把世界各国地铁中最先进的技术和功能都集中在本市的拟建地铁或轨道交通身上。对此,愿望是好的。但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拟建轨道交通的城市也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因此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可逐步实现,不必一步到位。即使现在一步到位,必然会出现功能过剩,同时也加大了设备维修工作量。如目前世界上设有环控门的地铁极少,而设环控门后,对列车控制和车辆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应提高造价不少,因此可以不建或缓建。又如有些城市地铁,要求列车追踪间隔缩短到1~1.5min这必然要大幅度增加信号设备和车辆的投资。而实际上,有些城市的地铁在15~20年后都到不了这一繁忙程度的要求。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显然15年后现在安装的所谓先进设备又落后了。因此,到必要时候再安装使用更先进的装备也不算迟。


    (4) 地铁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要提高
      地铁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的项目。特别是其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尤其是一些通过国外贷款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限于贷款条件规定,必须要用相当一部分贷款用于购置贷款国的设备产品。长此以往,不仅浪费了国内厂家的生产能力,增加建设成本,而且今后还必须依赖贷款国的零配件进行维修。而这些零配件的购置价又往往是很贵的垄断价。根据有关工厂提供的数据表明,地铁车辆目前进口价格为120—180万美元/辆,而长客厂提供给北京复八线的钢车体交流传动VWF变频调压车为68万美元/辆(国产化率达到54%);我国出口到伊朗的地铁车辆为54万美元/辆;北京目前用的国产地铁车辆也只相当于40万美元/辆;就是国外最先进的铝合金车体的交流传动地铁车辆在国内生产也仅需100万美元/辆。可见,国内(含合资企业)生产的地铁车辆的价格仅为外国车辆价的1/2~1/4。事实上,北京地铁车辆安全运用至今30年的历史,便充分说明了国产车的可靠性。而通信设备,国内完全可以解决;信号系统,也可由国内厂家与国外合作生产世界上的先进设备加以解决;牵引供电,95%以上的装备都能达到国产化。因此,只要我们做好国产化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对于地铁建设项目设备国产化的精神,那么其造价是完全可以降下来的。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要适当,设备标准要实用,装修标准要实际,安全标准要可靠。总之,要量力而行,主次分清,切莫互相攀比,尤其不能搞集世界最高标准、豪华装修、功能全面的轨道交通之大成;要把初期建设资金降下来,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可以在设备更新改造时分段实施。
      5.对未来武汉地铁工程的展望
      据市长办公会上的送审方案,地铁首期从汉口常青花园到武昌光谷广场,全长约25.8公里,设站22座,全部走地下,总投资约122亿元。方案推荐,地铁从汉口青岛路以隧道过长江,接对岸武昌河运学校。市长王守海说,武汉地铁建成,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功能。要抓紧工作,力争早日国家立项。据了解,整个地铁从常青花园起步,穿过桥苑小区、汉口火车站沿青年路向南,在航空路口转向解放大道,经武汉广场、中山广场、循礼门,在青岛路穿越长江后,沿武青三干道、体育路至洪山广场、中商广场,在中南路口转向东行,沿武珞路、珞喻路、武黄公路至终点马鞍山森林公园。远期,地铁还将从光谷广场分出支线,沿民院路、两湖大道至东湖科技新城庙山组团。地铁北端预留向宋家岗、天河机场方向延伸的通道,南端支线预留向纸坊方向延伸的通道。地铁建成后,将承担50%的公交跨江客运量,长江大桥因此每天可少走4000台次公交车。按照专家测算,地铁运营速度(指全程平均值)将达到每小时35公里,而通常公交车的运营速度只能达到每小时15-20公里。届时,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将实现一个彻底的进步,城市的交通将变的更加方便和合理,市民出行不论是上班,上学,还是旅游,运输,都将感到从未有过的方便,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号线(江岸堤角—东西湖吴家山)、2号线(常青花园—关山-流芳)、3号线(沌口-三金潭)、4号线(汉阳永安堂—青山,其中一期工程武昌火车站-青山武汉新火车站)、5号线(青山—洪山青菱)、6号线(汉阳老关村—江岸堤角)、7号线(硚口古田—武昌野芷路)。
      规划线网总长220公里,除一号为轻轨外,其余为地铁。按规划,2010年前完成1号线及2、4号线的一期工程,其余2050年前全部建成。
      轨道交通1号线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汉口地区,东西方向横穿汉口,西起吴家山,东至堤角。线路从吴家山沿解放大道经舵落口、古田地区、宗关,再转向京汉大道,沿京汉大道经江汉路、大智路到黄浦路,下穿长江二桥引桥后再转向解放大道,沿解放大道经二七路最后转向汉黄路至终点堤角。轨道交通 1 号线全线高架,全长28.9km ,沿线设 26 座车站。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黄浦路—宗关段于今年7月28日开始观光试运营。该段长10.234公里,总投资21.99亿元。
      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
      轨道交通一号线二期工程由在建的一期工程(宗关至黄浦路)向东、西两端延伸,其中,东线由黄浦路东延至堤角,西线自宗关西延至吴家山,二期工程线路总长19公里。线路基本与规划道路走向一致,无需另控制轨道交通线路用地,局部在道路外的轨道交通线路用地按30米宽控制。
    具体走向为:
      东线:自黄浦路站穿过长江二桥、沿解放大道南侧过渡到解放大道中间后跨过京广铁路、在汉黄路路口向北沿汉黄路东侧北行至堤角,在二七路处与规划的7号线(汉口古田-武昌新武南)相交、在汉黄路与规划的6号线(汉口堤角-汉阳老关村)衔接,东线全长7.5KM,设站6座。
      西线:线路在舵落口转向解放大道北侧、跨过汉丹铁路、从中环线额头湾立交北侧跨过、顺着107国道北侧机非隔离带向西至新城五路后北上、沿新城五路中央过渡至西侧机非隔离带、并跨过金山大道到达终点金山大道站,长11.5Km,设站10座。
      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
      轨道交通 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北起汉口常青花园,线路下穿张公堤进入堤内,过红旗渠路后,穿铁路汉丹线,途经汉口火车站-青年路-航空路-解放大道,过循礼门后,线路以地下方式穿越长江至武昌地区,经三层楼 -武青三干道-洪山广场-中南路-武珞路至光谷广场止,线路全长 26.8km ,共设 21个车站,在常青花园设车辆段及综合基地(与 3 号线共用)。
      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
      轨道交通 4 号线一期工程起自武昌火车站,经紫阳东路-中南路-中北路-岳家嘴-中北路延长线至武汉火车站,在岳家嘴设车辆段。线路全长17km,共设13个车站。
      根据规划,2010年前,武汉将建成3条轨道交通线,长约70公里,形成一个“工”字形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骨架”。2020年前,武汉将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全长222.8公里,届时,武汉轨道交通网架将基本成型。
      轻轨线西段今年动工
      据悉,已经建成的轻轨线(即1号线)一期(宗关—黄浦路),将于今年试运营。
      规划提出,轻轨线二期(即西段,宗关—金山大道)拟于今年年内动工,预计2006年建成,全长11.5公里。轻轨线东段(黄浦路—堤角)拟于2006年动工,预计2009年建成,全长7.14公里。届时,武汉首条轨道交通线将全线建成,它连接吴家山、古田、堤角、后湖地区和汉口中心城区。
      2010年前完工两条地铁
      2号线(地铁)的一期工程,将建设常青花园—街道口段。
      这一段地铁起于汉口常青花园,途经青年路、解放大道、黄石路,从青岛路走过江隧道上武青三干道,走洪山广场、中南路,止于街道口。
      专家组建议,考虑到光谷地区是大学城、居住新城,客流量较大,2号线二期应延长至光谷广场。
      按规划,今年将启动地铁2号线的前期工程,如过江隧道项目。2010年,2号线一期建成通车。2015年,建成2号线二期。
      此外,连接武昌火车站及未来的武汉火车站的4号线(地铁)也将提前至2010年建成
  • 2#
    • ljtspp
    • 2008-05-07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图


    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简介

      为了实现---总书记确定的“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求,根据重庆主城区两江环抱、山高坡陡、道路曲折的特殊地理环境,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特点,重庆市要逐步建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形成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都市客运交通体系,为 2616平方公里主城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为城市经济总量增长提供新的空间。

      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的总目标是——用 20年时间,建设30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形成覆盖中心城区衔接主城区各外围组团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好60个交通枢纽,带动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为600万以上城市人口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服务,推动城市化进程。

      总体布局为——六线一环。以渝中半岛为中心,沿城市发展轴向六方辐射(北部新区、江南经开区、西南工业区、西北科教文化区、东部发展区、渝西经济区)。

      结合重庆市第二次*代会提出的富民兴渝,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阶段目标,新的轨道交通规划分三步实施:

      (1)第一步:2005年,完成骨干线路重大项目前期准备,为构建中心城区轨道交通主骨架打好基础。

    2005年,轻轨较新线(18公里)全线通车,新开工轨道交通线路2条。轻轨三号线二塘——龙头寺项目,地铁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项目。

      (2)第二步:2010年,建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线三条,形成经济中心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基本框架。

      建成运营一、二、三号线工程,新开工地铁四号线石桥铺——长生项目等。

      (3)第三步:2020年前后,六条骨干线全部建成,新开工各延伸线,进一步强化经济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

      远景: 2020年前后,轨道交通城际客运线向万州、渝西、涪陵区域延伸发展。

      (4)十年发展计划:以上到 2010年运营和建设的4条线总长96公里,工程建设总投资403亿元。建成投运后,可形成中心城区大字型轨道交通主骨架,衔接全部对外机场、港口、火车站、东西南北方向长途客车站、市内大型文体设施,日运量可达百万人次以上,市民生活与出行质量以及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形象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并将带动沿线房地产、建筑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 3#
    • ljtspp
    • 2008-05-07
    背景资料:苏州地铁建设规划
      一号线(26.1公里,24站〔扣除塔园路、养育巷站为22〕,预计2011通车):灵天路-金枫路-汾湖路-玉山公园-苏州乐园-滨河路-三元村-桐泾路-广济路-养育巷-人民路-临顿路-仓街-东环路-中央公园-星海街-星港街-国际博览中心-华池街-星湖街-南施街-星塘街-钟南街
      二号线(27,22,2012):高铁站-相城大道-富阳路-安元路-春申湖中路-阳澄湖中路-齐门北大街-金民东路-天筑路-火车站-三医院-石路-广济路-三香广场-劳动东路-胥江路-桐泾公园-长吴路-宝带西路-旺吴路-石湖路-迎春南路
      三号线(43.5,31,2015-2016(预计)):新区城铁站(浒墅关)-鸿文路-泰山路-马运路-华山路-何山路-苏州乐园-狮山路-玉山路-竹园路-横山路-横塘镇-吴中西路-新郭路-友新路-宝带西路-宝带东路-迎春路-吴中东路-吴东路-娄葑镇-独墅湖路-国宾路(望湖角)-斜塘镇-莲葑路-苏胜路-金塔路-星塘街-沈浒路-苏虹东路-唯亭城铁站
      四号线(31.2,22,2015-2016(预计)):旺埂上-广登路-黄桥镇-阳澄湖路-珍珠湖路-金民西路-苏锦村-火车站-北寺塔-观前街-人民路-十全街-竹辉路-南环路-宝带东路-石湖路―澄湖西路―蠡墅镇-国际教育园-越城西路-溪水路-苏旺路
  • 4#
    • ljtspp
    • 2008-05-07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

      1994年,西安市提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度73.17公里,并纳入1999年经国务院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2004年,西安市重新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目标是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轨道交通 为骨干,其它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棋盘加放射型”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
    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由6条线组成,总长251.8公里。
      (1) 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迄点后围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和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支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 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
      (4) 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
      (5) 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五号线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
      (6) 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该线网规划中轨道交通在主城区内的线网密度0.338km/km2,明城墙区内线网密度1.146km/ km2。覆盖了全市61个主要客流集散点中的52个。
      线网形成后,轨道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将占居民总出行量的25%,占公交出行量的50%。
    以西安钟楼为中心,在无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公交40分钟的出行范围是251.96平方公里,大约覆盖主城区1/3的面积;而在有轨道交通的情况下,公交40分钟的出行范围可以达到853.42平方公里,覆盖了整个主城区。
      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线网总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2011年):建设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26.4公里),以缓解城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的交通压力,为城市中心区的逐步外移、市政府北迁及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西安火车站密集客流的疏导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拓展西安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向北、向南发展。
      第二阶段(2010~2015年):建设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23.9公里),形成西安市主城区“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网,以缓解城市东西向及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的交通压力,同时双方向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郊区经济发展,为西咸一体化及临潼旅游区的发展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第三阶段(2016~2020年,远期):建设三号线(44.3公里),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线网结构,扩大线网规模,同时加强主城核心区与外围组团的联系,支持城市新中心的形成。
      第四阶段(2021年~2050年,远景):建设四、五、六号线和一号线东、西延伸段及二号线北延伸段(157.2公里),完善主城核心区内部轨道交通网及对外交通联络,完善线网覆盖范围和密度,提高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形成西安市完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二号线概况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段)工程北起铁路北客站,南至韦曲,沿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布设,线路经过铁路北客站、市行政中心、经济开发区、北大街、钟楼、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连接了将在2010年建成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西安北客站、市行政中心和三个开发区。二号线作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与一号线构成了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十字骨架。
      二号线规划线路为陈家堡~韦曲,线路全长32.402km,共设24座车站。近期建设的是铁路北客站~韦曲段,正线全长26.4km,其中地下线 20.9km,敞开段0.5km,高架线5.0km。全线共设21座车站,其中5座车站分别与后期建设的其它轨道交通线换乘。二号线设车辆段及停车场各一座,车辆段选址在北郊经济技术开发区尚稷路南侧,停车场设在长安区西寨村以南。二号线与一、三号线合建控制中心一座,设置在张家堡广场以西凤城八路南侧。全线共设2座主变电站,分别设置在张家堡及长延堡。车辆采用B型车,最高行车速度80km/h,列车编组初、近、远期均为6辆。远期运能4.32万人次/ 小时。工程自2006年下半年开工,2011年全线建成通车。其中
      2006~2010年,建成铁路北客站~长延堡(含)段,长度20.3km,为一期工程。
      2009~2011年,建成长延堡(不含)~韦曲段,长度6.1km,为二期工程。
      2036年前,建成铁路北客站至陈家堡段,全线贯通。
      二号线线路基本走向
      规划地铁二号线北起草滩镇陈家堡,南至长安区韦曲镇,线路整体呈南北走向。根据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近期建设线路北起正在筹建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西安北站;随后沿南偏东方向,先后穿越北绕城高速公路、北三环辅道、麻家什字村及城运村进入草滩路;过张家堡广场后沿未央路一路南行,经凤城四路、凤城二路、凤城一路至北二环未央路立交;此后继续沿未央路南下,经凤城南路、龙首(南、北)路后进入北关地区并沿北关正街南行;在相继穿越自强路、陇海铁路、环城北路高架桥、护城河后直达北门;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门城墙下穿过,进入明城墙区后,沿北大街前行,经莲湖路、东新街至钟楼。为减小工程实施及运营过程中对钟楼产生的不利影响,线路采取左右线分绕方案穿过钟楼,随后进入南大街南行至南门,下穿南门城墙、护城河及南门广场后进入长安路;经友谊路、省体育场并穿过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沿长安南路经小寨路、雁塔西路、八里路、师大路至电视塔;随后沿环塔东路下穿绕城高速高架桥及南三环辅道进入长安南路;向南穿过航天南路后由地下过渡至高架线,沿北长安街-南长安街一线南行,最后经友谊街、长安区政府到达终点——韦曲站。
  • 5#
    • ljtspp
    • 2008-05-07
    广州地铁线路规划

    一号线:广州东站—体育中心—体育西路—杨箕—东山口—烈士陵园—农讲所—公园前—西门口—陈家祠—长寿路—黄沙—芳村—花地湾—坑口—西朗
    二号线:广州新客站─石璧─官坑─南浦─洛溪─南洲─东晓南路─门口岗─跃进村—江南西—市二宫—海珠广场—公园前—纪念堂—越秀公园—广州火车站—三元里─远景─白云新城─新市─江夏─陈田村─上林镇─嘉禾
    三号线:广州东站—林和西—体育西路—珠江新城—赤岗塔—客村─大塘─沥滘─厦滘─大石─汉溪─市桥─番禺广场
    支线:天河客运站─五山─华师─岗顶─石牌桥—体育西路
    四号线:黄冲─车陂─车陂南─万胜围—官洲—北亭—南亭—新造─官桥─石碁─海傍─低涌─东涌─庆盛─黄阁汽车城─黄阁─蕉门─金洲
    五号线:滘口─大坦沙─中山八路─西场─广州火车站─小北─淘金─区庄─动物园─杨箕─五羊村─珠江新城─猎德─谭村─员村─科韵路─车陂南─东圃─三溪─鱼珠─大沙地─大沙东─文冲
    六号线:浔峰岗─沙贝─河沙─大坦沙─如意坊─黄沙─文化公园─一德路─海珠广场─北京路─东湖─东山口─动物园─黄花岗─水荫路─沙河─天平架─燕塘
    七号线:广州新客站─屏山─谢村─钟村─诜村─大石西─大石
    八号线:凤凰新村─沙园─昌岗中路─跃进村─晓港─中大—鹭江—客村—赤岗—磨碟沙—新港东—琶洲—万胜围
    九号线:人和─广塘村─清布村─莲山南路─莲塘村─田美─区政府─茶园南路─建设北路─凤仙路─毕村北路─红棉大道─官溪─汽车城
    广佛地铁:魁奇路─绿景路─同济路─祖庙─普君北路─朝安─桂城─南桂路─雷岗公园─海五路─南海汽车站─龙溪─桔村─西朗─鹤洞─沙涌─沙园─燕岗─石溪─南洲─沥滘
  • 6#
    • ljtspp
    • 2008-05-07
    杭州地铁1号线宏图出水


      西安地铁网消息:在拿出“出生证”近10个月后,千呼万唤的杭州地铁1号线终于露出清晰轮廓。1月6日至9日,来自国内地铁界的专家们汇聚杭州,参加由省发改委组织的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面对多达15000册、重达8吨的初步设计送审文本,经过4天的严格审查,专家们于昨天下午正式宣布:总长47.97公里、初步设计概算220.76亿元的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过关”。
      此次的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下来的线路总长为47.97公里,是国内其他城市首条地铁线路的两三倍。
    据杭州市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概算为220.76亿元。
      记者从地铁1号线的线路示意图上看到,1号线始于萧山湘湖,终于下沙文泽路和临平世纪大道,由主城区段、江南段、下沙段、临平段组成,其中地下线为41.36公里,高架线6.14公里,地上地下过渡段(U型槽)为0.47公里。
      在站点设计上,“新版”地铁1号线共设有车站30座,每个站点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公里。具体站点分布如下:湘湖站——滨康路站——西兴站——滨和路站——滨江站——富春路站——秋涛路站——城站站——湖滨站——龙翔桥站——凤起路站——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艮山门站——闸弄口站——火车东站 ——彭埠站——建华站——红普路站——九堡站——九堡东站;在九堡东站,1号线往下沙方向的站点依次为下沙西站——下沙中心站——下沙东站——文泽路站;往临平方向的站点依次为乔司南站——乔司站——乔司北站——汽车城站——世纪大道站。其中乔司的三个站点为高架站,其余皆为地下站点。
      此外,地铁1号线在湘湖和七堡分别设有停车场2座,在武林广场设有地铁控制中心1座,而在富春路、火车东站、下沙中心、汽车站等四个站点设有主变电站4座。
      据悉,杭州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通过审查后,将立即转向开展施工图设计。
      看图说话
      本次初步设计审查的工程范围与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规模有了一定的变化。
      改变一:长度缩短5.5公里
      最主要的改变就是杭州地铁1号线的建设长度由批复建设的53.47公里,改为47.97公里。这缩短的5.5公里并非不再建设,而是延缓建设的时间。
      改变二:高架线、地面线改地下线
      高架线路13.5公里调整为地下线,包括彭埠沪杭高速至九堡东站段5.4公里,以及九堡东站至下沙聚首路,浙赣铁路至北塘河等四段高架线路共计8.1公里。
      另外,5座高架站改为地下车站,增设1座地下站(建华站),取消1座预留高架车站,4座车站站位做了些调整。
    地铁1号线亮点
      站台里设置屏蔽门安全
      乘坐地铁时,或许会有乘客跳下轨道捡拾物品或不小心从站台跌落轨道的险情发生,在此次的杭州地铁1号线设计中,就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城市在这方面地铁建设的先进理念,在站台里设置了屏蔽门。
      安装了这个屏蔽门就像有了一个“保护膜”,乘客无法再下到轨道里,可以防止此类险情的发生。另外,屏蔽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节约能源,它能隔断区间隧道内空气与车站内空调气之间的热交换,降低车站空调的运行能耗。
    双向同站台换乘方便
      在杭州地铁1号线设计中,有2处设计了双向同站台换乘,分别是武林广场站/文化广场站(1、3号线换乘)、火车东站站/彭埠站(1、4号线换乘)。据了解,这个设计是国内领先的。
      通常的地铁换乘,如果乘客想从1号线换到3号线,都至少需要走到另一层去换坐,而现在的双向同站台换乘,乘客若要在两条线路之间换乘,只需步行约20米到对面的站台就可以实现,真正做到零距离。
    地铁车站内设公厕实用
      另外,从目前杭州地铁1号线来看,它的特色还在于它细节设计的人文关怀。其中有一点,就是杭州地铁1号线将在地铁车站内设置公共厕所。虽然不起眼,却能给乘客解决很多不便之处。据了解,广州地铁1-4号线都没有在站厅层设置厕所,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也存在这个问题,给乘客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站台长度多出3米宽敞
      今后来到杭州地铁站台的市民一定会发现,比起其他地方的站台,这里宽敞了很多。从在1号线初步设计方案中了解到,这主要是地铁站台长度比设计标准足足多出了3米。这是通过对地铁设备用房调整优化实现的,在有限的地铁车站空间中,腾出更多的空间让给乘客。
    杭州地铁还可提速
      昨天,在审查会现场宣读专家组审评意见的是专家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原副总、教授级高工孔繁达,他在长达46页的报告--提出了340多条意见,这些意见将对日后杭州的地铁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会后,记者对孔繁达进行了专访。
    杭州地铁比北京的快
      记者:对杭州1号地铁的初步设计进行了4天的审查工作,能否谈谈杭州地铁有哪些特色?
      孔繁达:根据设计,杭州目前采用的B型车,速度在国内来说算是比较快的,至少会比北京的快。我的提议是,杭州地铁在现在的设计基础上,还可以提速。因为杭州的地铁和其他城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有些站间的距离比较大,为提速增加了可能性。我在报告中提出的速度可增至100km/小时。当然这个提速还要考虑到地铁本身的性能和技术问题。
    叠合设计国内领先
      记者:您在意见中,对杭州1号地铁武林广场等处叠合结构设计比较赞赏,为什么?
      孔繁达:这个设计在国内都是处于领先的。叠合结构其实就是为双向同站台换乘服务的,它把原本在同一平面平行前进的两条地铁叠加起来,上下分层变成两层面,这样就把平面宽度减少了一半。
    穿越钱塘江是难点
    记者:杭州的地铁建设有没有需要攻克的难点?
    孔繁达:当然有。比如地铁1号线要穿过钱塘江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江底的地质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国内来讲也比较少,这也是杭州需要攻克的难点之一。
  • 7#
    • ljtspp
    • 2008-05-08
    标题:建设上海网络型枢纽型城市轨道交通

    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上海网络型枢纽型城市轨道交通

    摘 要 从实施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出发,结合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交通提出的要求,阐述了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及近、远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要求。讨论了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上海市近期轨道交通建设任务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以创新应对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带来的挑战,从系统规划、人性化设计和科学管理三个层面抓建设。并对建设力量、减少交通影响的对策以及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路网规划

    1 引言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市域面积6340km2,其中中心城面积约670km2。2002年末,全市总人口1641万人(不含约300万流动人口),其中中心城人口956万人;全市GDP总值5408.8亿元,人均GDP达到4912美元,全市财政收入2203亿元。
      2001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明确上海的城市性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并将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必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和市内交通的联系, 进一步完善中心城道路系统。要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政策,形成以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密切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上海交通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支撑上海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要素。特别是2002年12月,上海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这对上海构筑“网络型、枢纽型”的城市交通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2 世博会与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址确定在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预计总参观人数超过7000万人,高峰日参观人数将达到80万人。解决交通问题是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专题研究结果表明,世博会客运必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汽车、大客车、小汽车为辅的交通结构。为此,上海制定了专门的城市一体化交通发展战略,其目标包括:
      (1)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一体化交通具备人性化、便捷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基本特征。一体化交通将提供“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服务。具体为:要满足市民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便捷地完成出行,中心城绝大多数市民出行时间控制在1h内;要降低交通事故率,全年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在万分之五以内;要为市民出行提供宽松、良好的乘车条件;要减少环境污染,全市机动车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控制在3.5万t以内。
      (3)一体化交通表现在交通与土地使用互相结合,交通与经济互相适应,交通与环境互相协调,交通与社会互相促进,以及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衔接。
      要达到上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以快捷、可靠的轨道交通来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时要实施改善地面公交、总量控制出租车以及有序发展私人小汽车和合理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导向政策。尤其需要建设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到达世博会场馆,并通过形成的轨道交通网络来满足世博会对交通的要求,确保在上海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
    3 上海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3.1 上海轨道交通的初始线路
      为了构筑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交通体系,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缓解交通拥挤。
      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上海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1、2、3、5号线,形成了总长82km左右、“十字加环”的“申”字形初始线路,日均承担客运量120万乘次左右,约占公交客运总量的11%,初步显示了轨道交通快速和大运量的优势。
    3.2“十五”期末形成轨道交通的骨架网络
      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21世纪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计划在“十五”期间,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达到188km;到“十五”期末,初步形成以重要换乘枢纽为核心、联系中心城重点地区、“十字加环、八辐射”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网络,轨道交通日客运量达到250~300万乘次,承担20%~25%的公共客运量。
      9条线路中,17km长的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即莘闵线,莘庄———闵行开发区),经过3年的建设,已于2003年11月25日开始试运营。这也是国内第一条全高架轻轨线路。
      共和新路高架工程长12.5km(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上海火车站———泰和路),采用的下层地面道路、中间轨道交通线、上层高架道路的形式为国内罕见。其地面道路和高架部分也已于2002年12月4日开通,轨道交通部分也将于2004年与原1号线实现互通,正式运营。
      轨道交通4号线(22km,为明珠线二期,宝山路———虹桥路),是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中唯一的环线,预计将在2005年末初步建成,并与3号线(明珠线一期)西半段在2006年实现环线运营。
      “十五”期间,还将计划开工建设的其他6条线路分别是: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9.4km,中山公园———虹桥机场),轨道交通3号线北延伸段 (14km,江湾镇———宝钢),轨道交通6号线(33km,浦东高桥———东方路———济阳路),轨道交通7号线(19.7km,外环路———零陵路),轨道交通8号线(26.2km,开鲁路———中山南路———济阳路)和轨道交通9号线(37.5km,松江新城———东安路)。
    3.3 2010年左右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经过10年左右的初始发展期,“十五”期间上海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集中发展期。鉴于目前的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各国曾经达到的水平,所以为了在发展中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各方面关系,上海提出了以2010年末为基点的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
      基本网络是以远景网络确定的17条线路为依据,以“十五”期间计划建成的9条线路骨架网络为基础,经过集中发展以后,由13条线路形成总长达510km、功能较完善、能够支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目标的轨道交通网络,中心城范围内的总里程约为310km。
      基本网络建成之后,将构筑起中心城45min交通圈。即:乘客从出发处到车站以及从车站到目的地各花10min时间,乘客在轨道系统中平均耗时为25min(包括候车、换乘和车内时间),从而确立中心城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并能够明显缓解交通压力。
      基本网络是在“十五”计划形成的骨架网络上,再建设和延伸以下线路,它们包括: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段(29.2km,张江高科———浦东机场),轨道交通7号线东延伸段(13.8km,零陵路———浦东龙阳路),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工程(11km,东安路———浦东源深路),轨道交通10号线 (28.8km,新江湾城———河南路———上海动物园),轨道交通11号线(120km,嘉定———临港新城),轨道交通12号线(33.3km,漕宝路———巨峰路)和轨道交通13号线(13km,金沙江路———不夜城)。
    4 确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远景规划
      上海市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交通现状和交通发展战略,借鉴国际大城市的经验,通过国际招标,完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该规划已纳入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订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与国际化大都市框架相适应的网络化轨道交通系统,支持城市发展战略,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郊区重点地区的建设和规划城镇体系的形成,显著改善城市交通,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确立公共交通主体地位;增强上海辐射、服务功能,推动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后,要形成中心城45min交通圈,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准点、快速的特点, 大幅度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准,避免小汽车过度使用引起的道路拥挤、空气污染、能源浪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规划网络由17条线路组成,其中市域快速轨道线4条、市区地铁线8条、市区轻轨线5条,总长约810km。其中中心城内(外环线内)长度约480km。主要规划内容包括:
      市域快速线(R线),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428km。市域快速线主要在全市范围提供快速的交通服务,连接郊区新城、中心镇等重要地区,连接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空港、海港、铁路客站等),构成全市范围的快速交通骨架。
      市区地铁线(M线),由8条线路组成,总长264km。市区地铁线主要承担中心城的公共交通,疏解地面交通压力,采用高密度、大运量地铁系统为主,作为中心城公共交通的骨干。
      市区轻轨线(L线),由5条线路组成,总长118km。市区轻轨线作为辅助线路,主要连接市域快速线和市区地铁线,为局部区域提供交通服务,是前两级网络的补充。
    5 以创新应对上海近期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和规模的挑战
      轨道交通近期的建设计划,决定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由单线建设转入网络化建设,这也是国内从未面临的新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超前规划、统筹兼顾,确保整个系统的先进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每年40km建设速度对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管理等也是新的挑战。
    5.1 对近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量的分析
      (1)上海轨道交通已经积累了5条线路的建设经验和教训,有了一支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的基本力量。
      (2)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打出“中华牌”。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力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上海的建工集团公司和城建集团公司下属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而是全面引进市场机制。除上海本地企业外,通过规范的市场化操作,引进了铁路系统、冶金系统以及北京、天津等外省市、其他部委系统有实力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既充实了上海的力量,也带动了全国的建设市场。比如:铁道第一至第四勘察设计院以及所有铁路工程局现在几乎都加入到了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中。上海市乃至全国建设力量的全面引入,确保了上海轨道交通的建设力量。
      (3)施工机具设备能满足工程需求。按照近期建设规划,上海市每年将有30多个车站开工建设,隧道的盾构施工每年将完成30~40km。这样大的建设规模,对轨道交通施工机具的数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控制工程建设进度的主要施工机械是盾构机。根据上海市目前拥有地铁施工的盾构机数量, 每年完成盾构推进能力将超过40km。可以说,上海的盾构机械完全可以满足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计划的要求。
    5.2 施工对交通影响的分析和对策措施
      如前所述,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0年左右,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为510km。这样,除去已经建成的1、2、3、5号线和正在建设的4号线共计104km之外,上海共需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为406km,而在对交通影响较大的中心城区范围(外环线内),将建设215km线路,车站209 个。其中,二线换乘车站38座、三线换乘车站12座将同步实施,所以中心城区将有147个点进行车站施工。市中心区(内环线内)将建设90个车站。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内)每年在建车站数平均为35~40个左右,其中对于交通影响最大的市中心区而言,每年仅有15~20个车站进行施工。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及市内交通的发展情况,在充分研究建设规模的基础上对交通问题进行深入专题研究,按照“减少影响、保证交通服务水平”的原则,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1)优化工程筹划。轨道交通建设部门在安排
      项目实施计划时,加强与其它部门的协调,做到轨道交通、市政管线、市政道路、绿化、旧区改造等项目能够相互结合、共同实施,如8号线计划与西藏路拓宽、10号线计划与河南路改造同步实施,以减少重复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2)建设总量平衡。根据到2010年的轨道交通建设总量,每年在市中心区开工建设的车站总数控制在20个以内。
      (3)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考虑施工时的交通问题,使车站设计方案在布局上、地理位置上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如车站位置尽量避开十字交叉口等。
      (4)优化施工工艺。如大力推广管线非开挖技术和逆做法、盖挖法等施工方法,压缩施工作业面以及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道路的占用,从而降低对交通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可以做到明挖车站施工占用道路控制在2年以内,盖挖或逆做法施工影响交通控制在1年以内。
      (5)坚持“借一还一”和“公交优先”的交通组织原则。增加施工便道分流交通或对周边部分相关道路提前拓宽,减少对交通特别是主干道交通的影响。
      (6)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措施。与交通管理和研究部门制定交通疏解的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案,如调整局部道路网络布局、地区交通渠化、加大交通管制力度等,以分流交通、疏解交通,减少施工区域交通矛盾。
      (7)强化文明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宣传力度,取得市民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5.3 创新理念,从系统规划、人性化设计和科学管理三个层面抓建设
      (1)事先统筹规划以实现轨道交通资源共享为了规范近期实施的轨道交通线工程的总体及专业设计,上海正在编制地方性规范、标准,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命名、标识和导向标志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车票制式和标准》及《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技术规范》等。
      在实现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认真研究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站等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以避免重复投资,达到网络设施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①车辆段及停车场:新建线路不再重复以往“一线一段(车辆段)”的建设模式,而是根据车辆检修的不同层次设置。担当车辆厂架修的车辆段和仅承担车辆定修等的停车场经过统一筹划和集中设置,基本网络的13条线路仅需要6座车辆段15座停车场(含已建4座)即可满足需要。
      ②主变电站:上海轨道交通将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基本网络中的13条线路受电点通过规划优化后,只需建设19座110kV变电站就可以满足要求,与分线建设时减少10座以上。
      (2)体现“以人为本”,完善功能设施
      通过3条初始线路的运营实践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已经着手从在建项目开始予以改进。
      ①完善残疾人通道和专用电梯。随着社会进步,关爱残疾人、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理念己经深植于轨道交通建设中。现在,每个车站都相应设置了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铺设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5号线、1号线北延伸段和4号线都已经付诸实现。
      ②换乘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基本网络13条线路将建成209个车站,其中二线换乘车站38个,三线或三线以上交叉的换乘站就有12个。以在建的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17个车站中有11个车站与其它线路形成换乘。其中张杨路站是四线交汇的重要换乘点,通过规划设计与2、6、9号线实现了枢纽换乘;4号线西藏南路车站与8号线相交,采取了统一设计、同步施工方法,实现”十字”换乘,使乘客能够以最短的距离和时间进行换乘。
      ③导向标识系统规范化。为避免以往单线建设中运营服务标识不规范的现象,满足乘客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上海针对轨道交通标识系统的不足,制定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标识、线路车站命名和线路识别色方案》,明确在建和将建的线路中必须遵照执行。
      ④屏蔽门逐步推广。作为环控和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2号线以外的地下车站站台都设置或预留设置站台屏蔽门。1号线北延伸段广中路站已经第一个安装完成屏蔽门系统。
      (3)新技术、新装备在建设中的推广应用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推进,以“安全、质量、进度”为着眼点的各种新技术、新装备在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舞台上各显其能。
      ①单圆盾构施工技术逐渐成熟。4号线转弯半径仅为250m的区间推进创下国内小曲率半径盾构法隧道施工之最。此外,单圆盾构的超近距离、浅覆土推进等也创造了全国的新记录。
      ②双圆盾构的应用。双圆盾构与单圆盾构相比,在相同覆土条件下,可大幅缩小隧道线间距,可以为地铁线路设计提供所需最低限度的横断面。8号线的开鲁路站———黄兴路站2.688km区间隧道首次引进了双圆盾构进行施工。
      ③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为深基坑施工安全保驾护航。自动化测量系统连续、全面、及时地采集深基坑施工数据,通过电缆并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数据传输;监测数据在经测量软件处理后进入数据库,并由专门编制的工程管理软件进行智能化全过程预测分析和动态反馈分析,实现工程施工监测的自动化远程监控。4 号线南浦大桥站、宜山路站已经进行了有关试验,8号线和6号线各车站正逐步推广。
      (4)在新线建设中采用新技术为了真正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实现“小编组、高密度”,上海拟在新建线路的信号系统中采用移动闭塞技术。
      为创造机电设备人机界面友好,便于统一控制和操作,拟在新建轨道交通工程中采用综合监控系统,把通信系统、设备监控、防灾报警和电力监控系统等有机地集成,实现轨道交通机电系统的综合监控。
    5.4 采取切实措施,合理控制轨道交通工程造价
      从1988年10月开工建设上海地铁1号线开始,轨道交通建设各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轨道交通建设造价进行控制。主要通过在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几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可在地铁2号线6.05亿元/km基础上,到整个基本轨道网络建成时平均造价控制在4亿元/km左右。
      上海在控制造价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体制改革。2000年4月,上海市政府对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实行建设、管理、运营和监管四分开,对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制度保障。
      (2)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所有的工程项目,包括土建和机电项目,全部实行市场化操作,通过公开市场招投标,引入竞争机制。实践证明这是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
      (3)加快机电设备国产化步伐。自从国家1999年实施国产化政策以来,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轨道交通国产化工作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车辆和设备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对降低整个工程造价起了关键作用。
      (4)科学规划、合理控制,换乘节点同步实施是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通过规划的提前控制,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的前期建设费用;基本网络换乘节点同步实施,可避免交通反复翻交,管线反复搬迁,对降低工程造价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和规模将创造历史,同时也给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轨道交通建设的机制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好上海网络型、枢纽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上海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创造条件。
回复
登录后发表回复。没有注册?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