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动态>行业资讯>正文
通乡油路咋成了"豆腐渣"?工程监理自曝黑幕
来源:网络时间:2008-11-07

  新华网甘肃频道11月5日消息,“天干土扑粉,下雨烂泥滩;崎岖又坎坷,车过尘如烟。”这首打油诗,曾是我省许多农村地区公路状况的真实写照。 “十五”期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交通厅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提出了“通达、通畅、联网”三步走战略目标。省公路局围绕“提高总量,改善状况,乡通村通,强化管理”四大任务,大力实施了“通乡等级公路、通乡油路、通村公路、通村油路”四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网络。

     2008年5月13日,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意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水平,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省交通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从此,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水平”的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正式启动。

     2008年9月4日,甘肃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在定西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现场会。在本次活动现场,甘肃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宣布:从今年起,专门设立农村公路质量曝光台,对建设管理差、质量问题较多的建设单位和项目公开曝光;实行“黑名单”制度,将在通乡油路工程中违反相关规定的施工、设计和监理单位,列入“黑名单”进行通报,并取消其1-2年的招标资格。

     就在本次“现场会”召开不久,北京双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原监理人员向本报自曝惊人黑幕:定西市陇西县西二十里铺——渭源五竹镇通乡油路(简称“西五通乡油路”)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900余万元,该道路总里程67公里,其中渭源县境内里程达47公里,投资约2000万元。该工程经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交运[2005]863号文批准建设,建设资金由国家通乡公路补助资金和市县自筹两部分组成,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严重,诸多方面不符合项目设计要求,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致使国家项目资金严重流失。

     为此,本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采访,探究在甘肃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中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对“西五通乡油路”渭源段工程项目的调查。

     工程监理方抖猛料

     渭源“西五通乡油路”项目建设严重偷工减料

     “‘西五通乡油路’渭源段项目建设单位为渭源县交通局。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建设单位根本不重视工程质量,对监理人员多次下达的整改指令不予落实,工程建设主管方对监理的指令不予重视,施工方不加理睬,我行我素,有恃无恐地偷工减料,造成该工程大部分段落不符合设计要求,使国家的项目资金大量流失,工程质量埋下严重隐患,使国家的民心工程大打折扣。但该项目组组长由该县分管项目的副县长王成平担任,县交通局局长王占平担任副组长。施工单位是甘肃鑫成公路建筑公司,施工负责人是魏致旺。”这是负责此项工程监理的北京双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原工作人员王平向本报记者出示的一份自曝惊人黑幕的“报告”内容。

     王平,三十出头,血气方刚。就在向本报记者披露“西五通乡油路”渭源段项目建设的“惊人黑幕”不久,就被北京双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解聘。

     得到这一消息后,记者试图通过北京双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采访来破解‘西五通乡油路’渭源段项目的惊人黑幕,但该公司一直无法联系,未果。

     “作为一名‘民心工程’的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中出现如此多的猫腻实在无法接受,出于一位工程监理人员的职业底线和社会责任感,情不自禁地对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反映。”王平说。

     该项目由两个项目部四个分部承建,他本人负责监理的是第二项目部一分部的建设工程。在道路施工过程中,路面宽度、路面高程和压实度等方面均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设计要求6.5米的路基实际上有些路段还不足6米,支线K0+000—K1+700全线设计为填方,而施工时采取了整体下挖;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认真落实压实作业,导致道路多处不均匀下沉或翻浆。在沿线的桥梁和涵洞施工中,多处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线K1+531.5的桥实际施工比设计低2米,涵洞基础埋深设计为1.5米,而实际埋深只有0.6米,有些转弯处的排水甚至从路上过,没有涵洞。道路两旁的排水渠用料没有按照有效配方,造成修好不久的渠道水泥防护层自动脱落,损毁严重,失去了排水功能,导致雨水对沿线路基造成严重的冲刷威胁。

     王平说,更为严重的是该道路的路基和路面工程从沙砾层、水泥稳定层到油面层均严重偷工减料,不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15厘米的沙砾层部分路段还不足10厘米;设计要求16到18厘米的水泥稳定层实际铺设仅在7—10厘米之间;设计要求3厘米的油面层仅铺设1.5厘米,有些路段还不足1厘米。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令人难以置信。 

 

 

     王平还告诉记者说,为了纠正施工方的错误做法,作为监理的他曾多次对工程的不同方面下达口头和书面整改指令若干次,但屡屡得不到施工方的采纳和整改为此,他多次将整改指令送达项目建设单位渭源县交通局,以使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尽量落实工程建设质量,但县交通局并没有对施工单位做出硬性要求,导致该整改的施工内容没有得到整改,致使主体工程全线完工的道路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为此,我先后向县交通局反映,但无济于事。反而给我本人造成了心理上的损伤,有些人事后说我‘索要不成’而‘揭黑’。其实,我是在用良心说话。”当记者最后一次电话采访王平的时候,他已经远在西藏去“监理”了。记者现场踏访

     工程实况与王平的投诉基本一致

     “今年,渭源县修建的16条通村公路经过紧张有序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分别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504万元,全长73.4公里,涉及6个乡镇,通达16个行政村。项目建设全部采用天然沙砾路建设,路基宽6.5米,路面宽6米。该工程于今年4月开始全面勘测设计,正在积极组织建设,预计将于10月底以前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这16条通村公路建成后,将大力改善当地群众的出行条件。”就在记者深入渭源县进行采访的当中,渭源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为工作人员向记者披露了这条消息。

     这16条通达16个行政村的“通乡油路”会不会也像“西五通乡油路”一样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本报记者就在渭源县的“西五通乡油路”渭源段的现场进行了现场求证。

     在深入该路段采访之前,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之前,渭源县莲峰镇路段因质量有严重问题,后拆除油面重建为水泥路面。

     10月16日,记者到达现场采访。从渭源县城租了辆出租车,共用三个小时时间走完了“西五通乡公路”渭源段全程,所到之处,看到的情况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记者当时看到的情景。

     整个路面都有重新铺完的“补丁”,甚至在有些补过的地方,记者踩在油面上,就像踩在棉被上一样,柔软无比。在一些路面,附着于路面的油面沥青层,记者用手就可以揭起一大片。不到一个手指厚的而又混掺杂草的水泥稳定层,无数的杂草还在风中摇曳。

     记者踏看了该路段的路基、路面和排水等附属工程,发现道路的路基、路面确实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问题。在踏访的多个点位,均有沙砾层、水泥稳定层和油面层严重偏薄的问题存在,多处路段沙砾层和水泥稳定层合计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而实际踏看的结果是在20厘米以下,设计要求为3厘米的油面层,记者所到之处均不足2厘米,有的部分路面仅为1厘米。

     道路沿线的排水渠道多处自行损毁,渠面水泥、沙砾脱漏,自身掉渣将渠道掩埋,好大一部分排水渠已经失去了排水功能,从地形和地势分析,已经损毁和没有按照要求施工的排水渠道路段,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冲刷损坏隐患突出。现该路段已有多处由于油底翻浆导致油面脱落。

     回到县城,记者无法将自己看到的现状从记忆中全部掠走,也无法想象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竟然会出现这样的“残状”。

     渭源县交通局局长言称项目符合设计要求

     在准备本次采访之前,记者就带着有关通乡公路相关问题咨询了省公路局的相关专家。据专家介绍,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公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工可,提高通乡公路改造工程设计质量,确保我省通乡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3月17日,省公路局组织召开通乡公路改造工程设计工作座谈会,省发改委、省公路局及14家参与通乡公路改造工程的咨询与设计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共同讨论通乡公路改造工程工可及设计工作。在本次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通乡公路改造工程中应坚持“宁愿窄一些,路面也要好一些”的原则,合理确定公路路面结构,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一味追求宽度,不讲结构。在设计上要突出重点,由于通乡公路改造资金相对有限,因此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排序”的原则,优先安排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等相对比较重要的工程,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发挥其最大的效益。要确保路基的稳定,这次通乡公路改建工程实施后,要保证路基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为远期的改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注重防排水设施设计,虽然我省降水量较少,但由于防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公路水毁、翻浆等现象的出现还比较严重。因此,在通乡公路改造工程中应切实提高其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交通量、工程量、运距进行合理测算,切实降低施工成本.

     那么,施工单位渭源县交通局是否坚持了“宁愿窄一些,路面也要好一些”的原则,合理确定了路面结构?是否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排序”的原则,优先安排路面、路基、桥涵构造物等相对比较重要的工程?是否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当日,记者来到渭源县交通局进行采访。当时,当记者走进渭源县交通局,偌大的交通局办公大楼里的办公室只有一名正在编织毛衣的女职工在留守,当记者说明来意后,该职工说局长陪上级领导去验收公路了,副局长开会去了。

     随即,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局局长王占平。王占平说:“是谁向你们反映的情况?”一种质问的口气在电话那头着实让记者一惊。 

 

 

     当记者回答说是原北京双环工程监理公司工作人员时,王局长说:“他们当初都在各施工阶段签过字,你们不信,可以来看他们当初签过字的文件。”其实,截至今日,记者也没有看到北京双环工程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当初签过字的监理文件。

     当记者问王占平局长该“通乡油路”施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建设标准时,王局长这样说:“该道路建设工程基本符合要求,在检测部门的阶段性抽检中反映合格。”

     当记者向他陈述了有关人员反映的道路质量情况和记者现场看到的情况时,王局长说:“你们在哪里看到的这种情况,谁陪你们去看了?我们不知道。”

     当记者问及该工程交通局是否认为合格时,王局长随口说出:“我认为合格,有个别地方的问题,交通局正责令整改。”

     就在记者试图采访分管项目的副县长王成平时,县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副县长不在县城,到甘肃省交通厅挂职了。

     图像佐证:渭源“西五通乡油路”项目建设有无猫腻

     采访结束后,虽然连日来有关部门反复澄清,但一则渭源“西五通乡油路”项目建设有猫腻,可能偷工减料的新闻迅速在互联网传播,还是让渭源“西五通乡油路”项目卷入了一场质量风波。

     数月来,王平东躲西藏,变得异常敏感。除了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记者,他不肯告诉任何人他的居住地点。对任何陌生人,他都心存警惕。接到陌生电话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再三核实后才摁下接听键。

     “你们千万不能把我的电话告诉他们啊。”采访每隔数分钟,王平就反复请求记者保密,不能“出卖”他。”最终,他还是去了西藏。

     拿着王平的举报材料和相关文件,面对记者从现场采集回来的一张沥青油片,来对照记者所拍摄的新闻照片和视频资料,记者始终无法相信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怎么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呢?问题究竟出现在哪个环节?是施工方“弄虚作假”还是工程监理方监督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工程监理人员认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改正。工程监理人员发现工程设计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应当报告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改正。”由此,王平当时的“建议”和“报告”为何没有得到施工单位渭源县交通局的“回应”呢?“渭源‘西五通乡油路’项目建设”到底有无“猫腻”?许多网友也发出了质疑,帖子布满了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