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转制驱动吉林公路越走越好
[字号      ]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9-09-08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公路建设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建设大通道,服务大东北为重点,加大了构筑公路主骨架的力度,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08年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4公里,在全国排位由2007年的第28位上升到第23位;公路总里程达到87099公里,比1978年年末增加6080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6.4公里,比1978年年末每百平方公里提高32.4公里;公路桥梁10498座共362529延米。公路总里程居全国第24位,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居全国第22位,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全国第12位。

 

   吉林省公路局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观,做负责任行业,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省民众。

 

   1996年,吉林省公路局认为公路养护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市场,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体系,全面推行“国路民养”,将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振兴行业的契机,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公路养护实现市场化运作。

 

   现在,不论您驱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还是行驶在风景如画的文明样板路上;不论您来到三级公路管理机构,还是到充满生机的公路养护公司,当您看到“文明在交通,公路要先行”,“路在心中,心在路上”、“精心建设,细心养护,用心管理,真心服务”等弘扬公路人精神的宣传标语时,感受到的是文明的信息,是公路的形象,“吉林公路”这个品牌会在您的脑海中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养护管理亮点纷呈

 

   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公路需要养护,就像机器需要润滑一样,没有公路养护,再好的路面也维持不了多久。

 

   吉林省公路局领导班子破除“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观念,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率先发展的责任感,认真履行一个负责任行业的职责,按照“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方针,以创建文明样板路为龙头,以保持路况水平,高标准绿美化和完善标志、标线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养护质量和水平的措施。逐年加大养护大中修工程的投入,在养护工程中推行招投标制,工程合格率、优良率均达100%;认真实施GBM工程,全面开展了标准化养护、绿化美化文明样板路建设活动。在公路养护中,大力推广应用玻璃纤维布、稀浆封层、网格栅、博尼维沥青混凝土网层、SMA路用纤维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

 

   为了进一步规范养护管理,强化行业管理力度,省公路局制定了《吉林省养护管理随机检查办法》、《吉林省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吉林省文明样板路考核评定办法》、《吉林省公路绿化考核评比办法》。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干线文明样板路为骨架,以精品绿美化路段为景点的畅、洁、绿、美、安的公路交通环境,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在向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促进吉林省经济更快地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公路系统一方面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开发研究,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十五”期间,投资1.6亿元用于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有两项科研项目获中国公路学会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技术成果对公路养护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06年,交通部在吉林省召开了全国再生利用技术现场会,对吉林省公路再生利用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改革的推动,管理的加强,极大地促进了公路养护水平的提高。吉林干线公路好路率、专养路线好路率等4项指标跻身全国公路先进行列,1999年,公路绿化荣膺全国造林绿化部门400强。2005年,在交通部五年一度的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大检查评比中获得第六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并获得全国“十五”期间养护管理先进单位荣誉。

 

公路改革彰显活力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吉林省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源泉。1995年年末,吉林省公路管理系统超编7700多人,每年“吃掉”养路费4600多万元。“养人难养路”的局面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996年春,一场针对公路管理系统存在的资金短缺、人员膨胀等问题,以公路养护市场运作为目的的改革在吉林率先进行,由于触及了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形成的体制性障碍——管养一体、事企不分这一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在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内部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历经9年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试验试点,到模拟法人的培育;从“一分为三”的突破,到第一个民营养护公司的诞生;从公路养护市场框架的确定,到全省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完成“两分离”改革,一个按市场经济法则运行的崭新而富有活力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以其独有的优势在公路养护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完成了破冰之旅,实现了预期目标。吉林省公路系统分流人员20573人,三级公路管理机构由原来的2852人减少到1672人,人员编制得到了有效控制;组建各类生产、经营性公司119个,其中养护公司64个,工程公司36个,其他公司19个;处置资产10.32亿元,从而活化了资金,减轻了债务。改革前,全省公路管理系统平均每年以1500人的增幅超编进人,改革后6年间,全省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共引进各类人才59名,空缺岗位所需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改革前的编制数12489人为基数进行测算,6年间节约人员经费达17.6亿元,减少对道班房新建和维修投资3600多万元。公路养护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有199家企业获得相应养护资质;养护企业自行投入两亿多元,购置了热再生、冷再生等先进养护设备,实现了公路养护由传统向现代化养护的转变。同时,改革养路费投资体制,取消了省、市“四六”分成,养护资金占养路费投资的比例比改革前的60.6%增加到年均74.9%,其中养护工程资金由45%增加到年均62.1%,事业费和其他费用由15.6%减少到年均12.7%,有效保证了更多养护资金用于养路而不是养人。

 

   在体制机制实现变革的同时,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得到提升。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吉林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改革以体制和机制的合理设计,人才资源和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在全国公路管理系统改革的前列,在全国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实行公路管理体制及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第一个在全国组建民营公路养护公司;第一次实现“两分离”改革,每年节约经费3700万元。

 

   改革,给企业注入活力;转制,使企业浴火重生。公路养护企业走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在竞争中壮大成长。舒兰市民强养护公司是吉林省乃至全国第一个民营公路养护企业。组建以来,董事长、总经理李志民依靠职工办企业,公司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围绕公路养护这个中心,扩大经营门路,呈现了“主业精、副业兴”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由47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这家企业在吉林省第一家异地中标公路养护工程,率先打破区域养护市场界限,企业信誉和知名度明显提高,养路员工收入由改制初700多元增到1200元。公司被吉林市委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践行‘三个代表’先进单位”,被交通部评为全国交通行业“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公司经理李志民先后获得吉林市创业标兵、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成为2008年奥运火炬手。吉林省嘉鹏公路建设公司坚持科技兴企的经营理念,投资5000多万元,引进德国热再生专用机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市场份额,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注册资金由改制前400万元增加到7500万元,资产总额由100万元增加到3.6亿元。职工收入由改制前2002年的6887.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000元,增加了3.62倍。

微信扫一扫关注下面公众号,免费接收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