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霖:骄人的业绩 宝贵的经验
[字号      ]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9-09-09

编者的话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日新月异,成就巨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日前,中央各大媒体对建国6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成就和经验进行集中报道。今日本网全文转载刊登在《求是》杂志2009年第17期的李盛霖部长署名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我国交通运输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60年交通运输建设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大体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建国后的恢复发展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放宽搞活阶段;十四大以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发展阶段;十六大以来的科学发展阶段。经过60年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建国之初,中央就明确了恢复发展交通运输的方针,制定和实施了养路费征收政策,实行民工建勤的修路养路制度,明确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运输经济政策。为加快农村、山区和偏远地区的公路建设,1958年提出依靠地方、依靠群众,以普及为主发展交通的“地群普”方针。1984年,国务院作出对公路交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三项重大决定,即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贷款或集资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桥梁隧道收取车辆通行费(即“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从此,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到2008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公路密度为38.9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了总规模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公路运输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高速公路开始起步建设。20多年来,平均每年建成近3000公里,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已超过6万公里。除西藏外,各省(区、市)均建有高速公路,公路运输大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农村公路实现历史性巨变。农村公路由普及到提高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实施“五年千亿元”工程,目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4万公里,全国乡镇、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到99.2%和92.9%。农村公路的发展,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桥梁隧道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共拥有59.46万座桥梁、5426条隧道。润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终南山隧道等一批施工难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级大跨度公路桥梁、隧道相继建成运营。其中,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的主跨跨径、主塔高度、斜拉索长度和群桩基础规模创造了斜拉桥型的4项世界之最。我国有8座斜拉桥、5座悬索桥、5座拱桥和5座梁桥跨径排序居世界前10位。我国桥隧建设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港口吞吐能力较弱、压船压货现象时有发生。1973年周恩来同志提出要解决港口问题,组成国务院建港领导小组,沿海各省(区、市)相继成立地区建港领导小组,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港口建设高潮。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的港口体系,拥有16个亿吨大港,港口数量、规模、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位列世界前列。内河水运建设以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2.3万公里,50%以上为等级航道,长江干线、京杭运河已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和运河。

 

   公路水路运输能力大幅度提升。坚持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大力发展车船运力和提高装备水平,提升公路、水路运输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路水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到2008年年底,全国营运汽车发展到931万辆,是1949年的200多倍,中高档客车比例超过营运客车总量的40%,专用及重型货车和超大型油轮、大型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迅速增加。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电煤运输等,公路水路交通在道路抢通保通、物资抢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270亿人次,完成货运量221亿吨。

 

   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的安全监管和救助体系,制定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实行动态值班待命救助,建立了海陆空立体搜救网络,救助快速反应能力和搜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加强了防风防汛,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海难救助和油污染应对处置行动,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避免了重大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科技贡献率不断增强。交通运输科技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软科学研究、重大装备开发、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等多种形式,开发应用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成套技术和装备,在沙漠等特殊地质的公路建设技术,特大跨径的桥梁建设技术,特长大隧道的建设技术和深水航道的整治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使我国公路、水运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

 

   交通运输60年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可以概括为“六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供给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矛盾。60年来,交通运输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以人为本,努力加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能力和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运输特色的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抓住和用好机遇。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工作紧紧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抓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交通运输业“优先发展” 的机遇,促进交通运输业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战略重点。二是抓住中央提出“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 方针的机遇,制定长远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三是抓住中央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着力推进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五是抓住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机遇,农村公路投资和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始终坚持科学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政策的研究,促进战略规划、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制定了交通发展长远战略规划,提出了实现交通现代化三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制定并组织实施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和沿海港口、内河航运、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以及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等一系列中长期规划,促进了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激发活力。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发挥好中央、地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联动机制和强大合力。各地加强组织领导,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等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并踊跃参加交通建设。实践证明,交通运输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不断开拓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事业的新局面。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多年来,交通运输工作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水路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建立健全“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和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港口管理体制、海事救捞体制等重大改革;扩大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开阔交通运输管理的国际视野,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始终坚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交通运输工作坚持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交通运输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转变,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增强政府交通部门的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着力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能力、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能力、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能力、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三、努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交通运输业要把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放在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上。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结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系统,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是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普遍规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交通运输部,将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原建设部指导城市客运的职责,整合划入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同时组建中国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为加强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这次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大部门制改革,对于加快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率,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的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优化通道资源利用。二是促进现代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特别是联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交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中心城市综合枢纽建设,合理配置运输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三是加强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政策标准的衔接,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四是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各种运输方式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格局,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改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微信扫一扫关注下面公众号,免费接收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