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监理形同虚设把关不严此话慎言
[字号      ]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09-08-21

  经常听到一些业主、媒体或政府机关在工程质量事故出现后,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建筑监理形同虚设,把关不严,不负责任等。实际上你们监督管理部门早做什么去了,出了问题才叫?有哪个关心过监理工作,关心过监理的待遇和体会,真正地为监理创造过工作环境?下面是一些对工程质量问题的说法:

  就说“莲花河畔景苑”,在建住宅倾覆事故发生后,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上海市人大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上海市重大工程和住宅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昨天,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关于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对涉及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隐忧”进行热议。

  一些郊区乡镇放松监管
  “部分建设单位急功近利,凭借其掌握项目、资金等的主导地位,严重干扰参建各方。”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甘忠泽说,这些建设单位有的直接介入工程管理、肢解工程、违法指定发包、压缩合理工期;有的盲目压价、要求施工企业带资垫资、不按合约支付工程款、维修款;有的在施工过程中,随意调整方案,违反设计程序,甚至违反建设标准和规范要求,强迫施工企业违规施工等。“建设单位不规范的行为引发了工程建设各环节中质量安全工作的连锁负面反应。”

  另外,有的重大工程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无法纳入正常的监管渠道;一些郊区、乡镇、开发区为了方便投资企业,专门开辟不遵守基本建设程序的“绿色通道”,允许“先开工、后补办手续”,规避政府监管。

  组成人员建议,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监管模式,在加强程序监管的同时,从制度上明确建设过程各环节政府的管理责任和责任追究,更注重过程管理,要建立健全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政府监管体系,在全过程监管中凸现质量安全的核心地位。

  市场缺乏“自净”机制

  现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缺陷。许丽萍代表说,一个工程几百家去竞标抢项目,竞争的结果往往使“合理低价”变为不设底线的“最低价”。部分施工企业中标后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质量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据了解,目前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都实行资质管理,但普遍反映准入门槛偏低。一些委员说,部分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通过弄虚作假、借用证书等不良行为进入高资质行列。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与实际工作能力脱节,重复计算、虚假挂靠现象严重。

  “市场缺乏良性的‘换血自净’机制,‘优汰劣胜’的情况屡见不鲜。”检查组调研指出,整个行业违规成本低,入门容易出门难,即便“摘牌”换个名称又能重新进来。

  检查组建议,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在招投标中确定合理工期、合理标价、合理标段;针对重大工程和住宅工程提高招标入围资格标准,并结合诚信记录,引入奖优罚劣机制。并改进完善企业和人员的资质、资格管理,建设单位资质应与质量安全、工作业绩、诚信守信相连。

  监理形同虚设把关不严

  “监理行业队伍不稳,整体素质不高,部分监理形同虚设。”严晓俭代表说,部分检测企业不讲诚信,或对检测过程“缩水”,或屈从委托方“只有拿到合格报告才付检测费”的压力,使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甚至出现被通报批评的检测机构反而生意兴旺的畸形现象。

  据悉,监理、检测、审图等鉴证类企业承担的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但检查发现,部分鉴证类企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关不严。市场化的运作使鉴证类企业责权利不对称,为了承接项目一味顺从建设单位,有的甚至弄虚作假,无法体现“独立第三方”的公正立场。

  “要加大降级和退出机制执行的严肃性。”严晓俭建议,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安全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首要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要强化总包单位的总包责任,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现场责任,要研究鉴证类企业与建设单位的责权管理,落实其对最终用户负责的独立监控责任。

微信扫一扫关注下面公众号,免费接收更多内容